醫學檢驗實驗室建設選址需綜合考慮標準規范、基本原則、環境條件、建筑要求、功能分區與流線設計五大核心規則,具體如下:
一、標準規范要求
1.國家標準:根據GB51039-2014《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》和T/CAME15—2020《醫學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》,實驗室應自成一區,遠離灰塵、病原、噪聲、振動、輻射、電磁等對檢測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及區域。同時,實驗室選址需考慮具備良好自然通風的條件,不宜設置在地下室。
2.生物安全要求:對于涉及生物安全實驗的醫學檢驗實驗室,選址應符合《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》(GB 50346-2011)的要求,確保實驗人員的安全和實驗室周圍環境的安全。
1.便利性:醫學檢驗實驗室的設置應便于門診、急診及病區標本的運送、特殊標本的采集、咨詢服務等。
2.樓層選擇:設置樓層不宜過高,2~4層是比較理想的選擇,以便于人員疏散和設備搬運。
3.環境相容性:實驗室的設置還需與周圍的環境相容,不宜與病房或行政辦公場所毗鄰,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。
4.集中性:醫學檢驗實驗室不宜分散設置,以免造成人員和設備的分散,導致運行成本和管理難度的增加。
三、環境條件
1.自然環境:選址應遠離污染源,如工業廢氣排放區、垃圾處理場等。同時,應選擇在清潔、安靜的場所,遠離生活區、商業街和交通要道。
2.基礎設施:選址應便于利用城市基礎設施,如供水、供電、排水、通訊等。同時,應考慮實驗室的污水處理和固廢處置問題,確保符合環保要求。
四、醫學檢驗實驗室建設建筑要求
1.建筑標準:選址的房屋應為合法建筑,建筑布局應當遵循環境衛生學和醫院感染管理的原則,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潔、污區域分開的基本要求。
2.空間與面積:選址的房屋建筑面積應符合相應醫療機構的低要求。
3.通風與采光:實驗室應具備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,以確保實驗環境的舒適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五、醫學檢驗實驗室建設功能分區與流線設計
1.功能分區:實驗室區域內部從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出發,可分為清潔區、半污染區、污染區。所有檢驗活動均在污染區開展,半污染區與污染區相鄰,是實驗室的輔助功能區,清潔區是實驗室的輔助功能區,包括辦公區和生活區。
2.流線設計:實驗室應合理規劃醫療流程,包括醫生流線、患者流線、樣本流線、潔凈物品流線和廢棄物品流線。工作要求是要實現醫患分流、潔污分流、人物分流、分區明確,設計流線無交叉。
